close

寫於文前, 我並不是一個喜歡在網路上公開論戰的人,

這邊僅只是小魯自己的一些淺薄觀點, 也歡迎提出看法討論, 指正錯誤。

因為文章很長,分了幾個部分,之後會慢慢把腦中的想法整理出來。

希望能面對現況,思考如何進步,減少煽動性情緒性的發言。

就很隨興的不知道會長成幾篇XD....腦袋如果還有東西,也有人在看, 就會繼續寫下去吧

 

-------------正文分隔線---------------

最近重讀這篇文章寫於2013年的《臺灣動畫產業史》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371216504.A.7CA.html

社會普遍性觀點認為台灣動畫已死,小魯雖不完全能認同。但這篇文章寫得非常的好提出了許多的過去的歷史,值得一讀。

而關於這篇動畫已死也提出了許多的可供思考的觀點

http://on0216.pixnet.net/blog/post/27560346-%5B%E8%BD%89%E8%B2%BC%5D-%E5%8F%B0%E7%81%A3%E5%8B%95%E7%95%AB%E5%B0%87%E6%AD%BB%3F

 

在進入真正內文之前,我想先問幾個問題

要論述死亡之前,應該要先討論的是

 

「臺灣動畫」是以什麼產業的身分存活過?

 

從眾多的結論跟現象看來,臺灣的動畫過去最輝煌的時代應該是被定位在工業生產的生產線上,也就是代工業,代工業能不能轉型成為一個產業?

 

在經濟學的體系上初步將產業分為五級

以下是五級產業分類表:(後兩類未有足夠共識) 

部門 定義 例子
第一產業 第一產業包括一切直接從地球開採資源的行業 採礦業農業漁業
第二產業 第二產業包括所有進行加工的行業 工業製造業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指一切提供服務的行業 法律專業、醫療專業、零售
第四產業 第四產業指進行學術研究探索,維持秩序的工作,服務對象為社會 科學家警察
第五產業 第五產業指體現出文化創意的行業,可以為產業開疆闢土 文化產業創意產業創業投資

引用自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A7%E4%B8%9A

 

 

 

根據表格對照,過去所謂的輝煌時代,臺灣動畫應該是屬於第二級產業也就是製造業的一種

 

意思就是說,動畫能不能轉型脫離製造業,跟所有製造業所要面對的問題其實是一樣的。

那麼我們就必須要來思考一下,跟其他製造業之間的差異在哪裡?為什麼動畫會走到今天這個狀況?

有了這樣的結論我們必須要來了解一下動畫泛指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動畫是一種藝術?還是一種產品?

小魯認為,真正能賺錢的動畫必須是一種產品。把它當成藝術性較高的一種產品來看待是這個產業是這個產業要起死回生的第一個重點。

 


產品?商品?傻傻分不清楚

產品沒賣出去永遠不會成為商品!從過去大部分的動畫製作跟投資來說,可以看到決大多數不論是OEM還是原創的公司幾乎都是在做產品,而不是做商品。怎麼做出好產品?怎麼賣出去賺到錢?是台灣動畫面對最嚴苛的問題之一。

 


動畫製片在哪裡?導演製片身兼二職?

臺灣很多的動畫工作室,都是公司老闆兼任製片跟導演。製片跟導演其實是兩個迥然不同的工作,理想中的製片主掌的是資金來源跟後續行銷。這中間當然就會涉及資金有多少?製程多長?客戶在哪裡?導演掌管

的是畫面、故事如何盡善盡美?

 

簡化來說

 

一個管賺錢,一個管花錢!

可以說是在對立的立場下尋求共同的平衡點以創造優質的產品

 

一個人的腦袋如何能互相打架呢?

 


產品的產能跟產量?等同於研發能量嗎?

 

在動畫產業史這篇文章中,有幾個我認為是盲點的地方可以思考。

關於電視和電影動畫質感:

動畫是一種「工業」。而如同任何工業產品一樣,都有所謂的等級。宏廣的確曾經是最大的動畫工廠,但所製作的質量,是電視等級的質量而非電影。這中間到底有多少的差距,不是動畫產業的人可能很難想像。

在這篇文的回文中摘錄部份

http://icarus0304.pixnet.net/blog/post/24084270-%E4%B8%A6%E9%9D%9E%E5%94%B1%E8%A1%B0%E7%B4%85%E5%AD%A9%E5%85%92---%E8%AE%80%E5%A4%9C%E9%83%8E%E5%85%84%E5%AE%8F%E5%BB%A3%E4%B9%8B%E5%A0%B1%E5%B0%8E%E6%96%87%E7%AB%A0%E6%9C%89

宏廣的主要代工產品並非是在戲院播放的電影長片,而是電視播放的動畫影集,
而這兩者的水準天差地遠,作畫品質根本不能相比...
(宏廣頂多具有製作直接發行錄影帶的長片能力...而且水準也不如其他代工國家,
大部分的長片也不是迪士尼的主要長片的續集,就算能製作迪士尼的電影長片的續集錄影帶,
宏廣也缺乏足夠能去獨立製作完成,像小美人魚2 台灣只能參與一小部份,
而且是傾注宏廣的動畫菁英參與)
宏廣其實並不具備製作像迪士尼電影長片等級的東西,不僅技術水準不夠,資金不夠,創意人才更是遠遠落後...
今天迪士尼動畫創意已經走到死巷,越見無趣與老套
而宏廣的動畫創意甚至比動畫技術落後迪士尼的程度還在數倍以上

 

這邊我們必須稍稍的拉回動畫到底是怎麼回事?

製作應該分成兩大部分來看前製、中製、後製,詳細製作步驟可參考這篇文章

http://cghappening.blogspot.tw/2011/02/blog-post_23.html

大概這樣的流程需要多少人、時間、資金?

-電影規格-

製作人數:橫跨全球各地各部門總加 數百人,很多人懶得看的電影片尾,可以數一下後面credit有多少製作人員。

製作時間:大約是四年。

製作規格:4K,30fps (30秒一格)。

片長:90 min

製作預算:約1億到1億5000萬USD

 

(更多關於製作費用與票房的比較

可以來這裡看看 http://www.studio2talks.com/archives/2932#.VxybBPl96Uk

 

-電視規格-

製作人數:遠比電影少得多, 從數十人到百人都有。看品質與畫質 .

製作時間:1季26集,快的大約是1年或不用一年。

製作規格:HD1080, 24 fps (24格一秒)。

片長:22min 

製作預算:平均值約50萬USD

可參考這裡

http://lineboil.com/how-much-does-an-animated-tv-episode-cost/

 

當然金額都略有浮動,但在這裡主要要呈現的是平均每格所投資的金額有所不同, 直接的影響到的產品的質量差異。

 

電影平均每格 617 USD, 等同於每秒18,510 USD

電視平均每格 15.7 USD,等同於每秒376.8 USD

 

這樣應該可以比較數據化的理解這之間品質的差異, 所以從二級產業到五級產業。

當然也就可以間接的指出勞工所需要的技術水準跟專業內容是不同的

 

 

關於動畫研發:

以汽車產業來舉例要自創品牌這件事。當絕大多數的從業人員都在流水生產線上,被突然放到研發的位置,你認為他第一次就能做出一台好車的可能性有多少?

 

研發所需要的人才,和製造業需要的人才不同

 

汽車電子產業要研發需要工程師

動畫產業需要的是前製人才 ,包括了管理,製片,設計,編劇,商業型的導演,聲音製作等等

 

 

 

關於動畫行銷:

 

行銷所需要的人才也和研發不同。行銷的手法和方式,直接影響到的資金的分配運用及收益

 

關於這三項,還有產業提升以及轉型所需要具備的各種要件之後文章會提到。不提。


 

小結,

動畫要從二轉五所需要的研發、生產、行銷,這三個要件是否曾經都有到位?

認為臺灣動畫曾經具有轉型的能力,是不是一種迷思呢?

我個人認為過去台灣的確擁有強大的製造業能力,包括現在的西基動畫。

但,這不等同於我們有研發的資本跟耐力。

包括大家常說的市場太小。這又是別話,在後續文章陳述。

 

下篇預告:

臺灣動畫的死與新生之路(二)—從臺灣動畫產業發展史看其背後隱含的點點滴滴~20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喵小喵的宅宅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